蒲城县博物馆:漫步“蒲城碑林”之中

2024-05-18 22:48

1. 蒲城县博物馆:漫步“蒲城碑林”之中

  在蒲城县博物馆之中,收藏着将近400件石刻文物,包括大量的石碑、雕刻和墓志铭等。它们被摆放在蒲城文庙的明伦堂和东西两侧的石刻室内,种类繁多,气势恢宏。因此,这里被誉为“蒲城碑林”—— 
  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在明伦堂的大门上,悬挂着张文彬书写的“蒲城碑林”四个大字。在明伦堂的右前方,矗立着一件高大的石经幢,原本摆放在蒲城县保南乡敬母寺村的寺院内,被称为“敬母寺经幢”。目前,它是陕西现存最大的石经幢。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20世纪80年代,在明伦堂前方的东西两侧,分别修建起两座石刻展室。其中,东侧的石刻展室摆放着铁钟和造像等文物53件(组);西侧的石刻展室内摆放着经幢和石碑等珍贵文物。
    
   在东侧的石刻展室内,有两件分别铸造于明代成化十八年(1482)和成化十九年(1483)的大铁钟;在西侧的石刻展室内,有一件高大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,雕刻于金代承安三年(1198),通高353厘米,面宽21.5厘米,直径60厘米。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在东西两侧石刻展室的墙壁表面,镶嵌着很多蒲城县出土的墓志铭,以唐代的墓志铭为主,涵盖各个时期墓志铭。其中,以隋代《苏孝慈墓志》和唐代《金仙公主墓志》最著名。
    
   清代光绪十四年(1888),苏孝慈墓志出土于蒲城县苏坊镇兴隆村西南20米处,字迹清晰,结字严谨。它是隋代书法的代表作品,被视为唐代欧阳询楷书的先声,为蒲城县博物馆的“镇馆之宝”;1974年,在蒲城县桥陵镇武家村东100米处,发掘唐代金仙公主墓时,出土一合金仙公主墓志。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走进明伦堂内,周围石碑林立,迎面的正中间是唐代高力士神道碑。此碑原本竖立在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的高力士墓前,为唐玄宗李隆基泰陵唯一的一座陪葬墓。过去,碑身断裂,只剩下上半截;1963年,高力士墓冢旁边的窑洞坍塌,在土中发现了残存的下半截。两截石碑拼接起来,高405厘米,宽142厘米。
    
   在高力士碑前方的左右两侧,分别竖立着金代至民国时期的记事碑,包括清代《重修大兴寺碑记》、元代《蒲城王氏祠堂碑铭》、明代《创建北武当山龙河观记》、明代《邑丰阳建龙河观记》等;元代《创建英济王庙碑记》、清代《重修观音堂碑记》、金代《大金故奉信李公碑铭》、民国《胜利台碑》、清代《人物造像碑》。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明伦堂内的东西两侧,对称竖立着三排石碑,以各个时期的记事碑和墓志铭为主。体量较大的石碑竖立在地面上,体量较小的石碑镶嵌在墙面上,密密麻麻,数量众多。
    
   除此之外,还可以看到许多墓葬内出土的小型线雕石刻,包括唐代惠庄太子墓出土的墓门和金仙公主墓出土的棺床底座等。线条细腻,级别较高,体现了唐代皇家的气度。
    
   在明伦堂内东西两侧的墙壁上,镶嵌着明代王进德书写的四个大字:廉、忠、节、孝。每个字的高度约两米,占据单独的一方石碑,体现儒家的道德思想,一气呵成,大气磅礴。王进德是蒲城县坡头乡桥陵村人,一生倾心于书法研究,深得李邕的书法之道,造诣高深,字体浑厚,苍劲有力。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 蒲城县历史悠久,留下丰富的古迹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,为了保护田野文物不受侵害,蒲城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先后将县城和乡村的100多通石碑搬迁至文庙明伦堂内,逐渐形成这处“蒲城碑林”。 
     

蒲城县博物馆:漫步“蒲城碑林”之中

2. 渭南市蒲城县:漫步文庙古建筑群,参观蒲城县博物馆

  在渭南市蒲城县红旗西街上,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文庙建筑群,被称为“蒲城文庙”。1996年6月,这里被辟为蒲城县博物馆对外开放;1992年4月20日,蒲城文庙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—— 
  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2021年6月26日上午,我和朋友前往蒲城县,先参观这里的博物馆。2007年11月25日,我第一次来到蒲城县,便参观了这座博物馆。转眼之间,14年过去,蒲城县博物馆的面貌焕然一新,蒲城文庙也显得更加气势恢宏。
    
   文庙古建筑群坐北朝南,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分布,庙前有六龙壁,正门是棂星门。六龙壁也被称为“万仞宫墙”,为一座影壁和石牌坊的组合建筑;棂星门原本是木牌坊,后来被改为殿堂样式。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走进棂星门,便进入文庙,来到蒲城县博物馆内。在新建成的泮池和泮桥后方是戟门,门前生长着一株1500多岁的侧柏,乃古代列戟的场所,也被称为“大成门”。唐贞观四年(630),初建文庙的时候,正殿就位于此地。明正德七年(1512),因为“规制隘小”,这里被改造为戟门。
    
   在戟门的东西两侧,分别是名宦祠和乡贤祠,纪念这里历代著名的官吏和士绅名流等重要人物。目前,戟门和两侧的建筑正在进行改造,将成为博物馆的游客中心和售卖区。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穿过戟门,迎面是大成殿,殿前生长着一株700多岁的侧柏。这座大殿坐落在高约1米的台基之上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。目前,殿内供奉着孔子和四位弟子的塑像,周围摆放着博物馆收藏的各种古代匾额。
    
   1976年,大成殿毁于火灾,只剩下台基部分。后来,在台基的上方,修建起这座崭新的大成殿。在大成殿前方的东西两侧,分别是狭长的东庑和西庑,曾经供奉着孔子的七十二位弟子塑像。如今,这里是蒲城县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厅,以“重泉忆古”为主题展示蒲城县的历史文化。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在大成殿的后方是明伦堂,矗立在崇寿寺塔(蒲城北塔)之下,面阔三间,进深四椽。过去,这里是文人读书讲学的场所。如今,这里被改造为蒲城碑林,陈列着200多块石碑刻,门前摆放着一件唐贞元五年(789)的郭令什等造尊胜陀罗尼经幢,也称“敬母寺经幢”。
    
   明伦堂前方,竖立着众多的拴马桩,东西两侧分别是掌酒司和典库司。明伦堂后方,有一片草地,为尊经阁遗址。明代,在尊经阁内,存放着嘉靖皇帝书写的《敬一箴》和程子的《四箴》等。解放前,尊经阁被毁。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蒲城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四年(630),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,为古人供奉圣人孔子的场所。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,均对这里进行过修葺;民国二十五年(1936),在杨虎城的倡议之下,在这里设立民众教育馆;抗日战争胜利以后,这里成为县参议会所在地;新中国成立以后,先后对这里的重要建筑进行修缮。目前,作为蒲城县博物馆所在地,这里收藏有2300多件文物。